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2002年第七期)
栏目名称:学者建议
关键字:扩大内需
日期:2002年07月25日

扩大内需要更多地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上下功夫



  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在不少人看来,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正面临挑战,他们担心如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就有可能突破3%的国际警戒线。与此相对的,也有人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果淡出,国内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就难以解决。在这种形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正面临两难选择。我们估计今年财政收入仍能增长10%以上,尽管这与前两年相比有明显回落,但仍高于GDP增长率,在适当控制财政支出的前提下,今年财政赤字不会超过3%,因此,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风险不大。而且我们认为,在当前仍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下,即使某些年份财政赤字率超过3%,也并不会引起财政危机。也就是说,不能以短期财政赤字的大小来作为积极财政政策是否退出的依据。
  积极财政政策是否要继续坚持,主要要看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与1998年扩大内需之初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否可以不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就能自发地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既有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方面的原因,也有弥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方面的原因。现在看来,外部和内部的发展环境仍然没有根本好转。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然较多。近期日本经济虽比年初略有改善,但据OECD预测,今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仍为负值。欧盟经济随着欧元对美元汇率的逐步回升,似乎出现复苏迹象,但趋势还不能确立。美国经济已开始复苏,但复苏可能反复且复苏的力度难以预料,巨额的贸易赤字、股市的不振及最近又爆出“世通”、“施乐”等国际大司公司巨额假帐丑闻,使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经济复苏如果不能持续,对整个世界经济回升将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不比亚洲金融危机时好。而从国内来看,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再次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虽然有所回升,但还不能由此断定经济增长已重回上升通道。内需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且不够稳定。经济的增长仍然离不开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还没有一种力量能够替代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支撑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就业形势严峻和通货紧缩趋势还没有缓解的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果过早地淡出就便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而增长率下降会使社会经济矛盾加剧,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在注意控制财政风险的同时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在国债使用方向上作适当调整,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当前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任务既要抵御外部的冲击和弥补短期需求不足,又要为改革和结构调整支付必要的成本,从而为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还要加强一些急需的公共投资建设(如农村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要重点解决就业不足和消费不足问题,在宏观政策上多采取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的措施,从根本上遏制通货紧缩趋势,逐步发挥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把增加就业、刺激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不断增加就业和扩大消费是缓解当前通货紧缩趋势及培育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新机制的关键措施。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和方向,要更多地带动就业增长,并在财税政策上对居民扩大消费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要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货币政策的弹性,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具体建议如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保持城乡居民良好收入预期,提升消费者信心的关键。各级政府应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从根本上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尤其是要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积极采取措施,使今年的城镇就业岗位比去年有明显增加。为此,一是建立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体系,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二是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要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全国性再担保机构,对吸纳下岗职工达到一定比例(如30%以上)的民营企业可以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或用新增投资抵扣企业所得税。三是加快落实放松对民间投资准入限制的政策,尤其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区服务、教育等服务业,以带动就业的增长。四是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真正降低农民进城务工门槛,防止变相增加农民务工负担。四是改善就业服务,培育和规范劳动力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多地向增加农村公共投资倾斜
  当前积极财政政策还不能轻易退出,但可以做适当调整,主要是增加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出现断层的主要原因。增加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短期内可以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城镇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并最大可能地带动农村即期消费需求增长。对此,我们建议: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贫地区道路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中西部地区要尽可能用较少的投入多安排低等级或次等级的县级及乡村公路建设,真正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如可考虑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二要通过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及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支出比例,真正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对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三是继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做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四要建立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医疗流动站,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加大实施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对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城镇居民之间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关系到短期消费需求增长与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的问题,更重要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长久稳定的发展问题,因此,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一是进一步提高低保线、适当扩大低保范围。当前我国大量的产品过剩,并不是由于生产能力真的大大超过了目前广大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要,而是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购买能力不足。提高低保水平并适当扩大低保范围,可以带动低收入群体增加即期消费。二是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同时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税率。三是取消贫困地区的农业税、农产品特产税、屠宰税等,加大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
  继续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适当放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中短期内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而且还有利于目前通货紧缩趋势的缓解。我们建议:继续促进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紧缩上的短期作用,放松信贷政策,特别是要真正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调低或取消超额准备金利率;增加农村再贷款规模及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中小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同时,抓紧推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加快培育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在严格监管下放松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储蓄向资本市场分流。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