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2002年第五期)
栏目名称:学者建议
关键字:基础建设
日期:2002年05月25日
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过分超前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强,目前又有很多闲置生产要素未发挥作用,这就为大规模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财政状况并不是很理想,每年都有巨额财政赤字,举债规模越来越大,政府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搞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通过增发国债来筹集资金的。一旦大批项目开工,其后续资金需求将形成强大压力,在若干年内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此,我们切不可以认为敞开口子搞基础设施建设是明智的。有的地方在“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下,搞得财力枯竭,债台高筑,民怨沸腾,实不可取。
有人认为基础设施只要建起来,总会有用,即使现在不用或用得少,将来也会有大用场。还有的人把基础设施项目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描写的过于理想化。某某公路一旦修通,就会形成一个什么“经济带”,建成多少个“开发小区”,随之财源滚滚而来。其实,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基础设施建起来之后,能不能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码要受到以下三个条件的制约。一是资源潜能怎么样。路修通了,电也有了,能不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还要看资源状况。如果资源匮乏,没有开采和利用价值,难以找到依赖资源优势的开发项目,还是形不成有效产出。二是市场前景怎么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东西只有卖掉才有效益。虽然凭借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当地资源能够生产出一些产品,但这些产品技术性能和成本控制是否处于先进地位,是否能够占有市场份额,则是“惊险的一跳”。如果这一“跳”不成功,还是要摔个半昏。三是人文环境怎么样。经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这样的硬件建设,同时也离不开人文环境这样的软件建设。如果有了硬件而无软件,比如文化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办事效率低,社会风气不正,即使筑好了“巢”,也不会引来“凤凰”。前几年滥建开发区,盲目投资造成巨大浪费的教训,我们应当牢牢记取。
总而言之,基础设施的超前发展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限度的,不能凭浪漫的想象去描绘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牵动作用,要对当地资源优势、市场竞争力、人文环境等因素综合加以分析论证,科学地确定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和节奏。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