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2002年第一期)
栏目名称:学者建议
关键字:减税政策
日期:2002年01月25日

减税政策是否可行?


  近半年来,扩张财政之风几乎刮遍了全球:美国,10月初拟定的财政刺激方案规模高达750亿美元;日本,2002年度的公债发行额高达30万亿日元……值得关注的是,在扩张财政的国家中,减税都充当了重要角色。而中国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却从未涉及减税。中国有可能动用减税政策吗?中国有减税空间吗?
  据针对通货紧缩一般有降息、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等经济政策,日前央行已明确表示中国近期不会降息。而在减税和扩大财政支出的取舍上,尽管决策层近年来一直倾向于发行国债,但在经济学界,减税的呼声从未间断。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资本和劳动力都会向税率低的地方流动,其他国家税率一减再减而我国税率保持不动,无疑将削弱我国的竞争力。
  减税当行的六个理由
  部分专家提出,减税和扩大政府公共支出,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我国税制中仍存在一些具有紧缩性的政策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对纳税人的投资和消费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我国的税收政策应进行有增有减的适当调整,尤其要重视减税政策的运用。呼吁减税的理由大致可归纳为六个方面:
  1、近年来税收超常增长
  从理论上讲,以商品税为主体,以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采用比例税率的税制结构,税收收入的增长率一般情况下应该低于GDP的增长率。而自2000年以来,我国税收增长速度一直是GDP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去年前3季度,税收同比增加22.7%,更是GDP增幅的3倍。
  2、减税具有刺激内需作用
  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出现了转机,但社会投资乏力、居民消费不振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政府国债投资的支撑,这应该说与企业和居民的税费负担过重有很大的关系。而减税,不论对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各税来说,都会对生产和消费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3、减税并不意味着减收
  通常所说的减税,是指降低法定(即名义)税率。而税收的多少除决定于税率的高低外,还受税基的宽窄、征管强弱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减税并不意味着减收。从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经验看,由于实行“低税率、宽税基、少减免、严征管”,其结果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税收总额不一定减少,甚至有可能增加。
  4、主要税种税率确实偏高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若换算成“消费型”增值税,则税率高达23%;而大部分国家则低于20%。目前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税率水平相近,但由于我国企业盈利水平很低,相对而言这一税率也偏高。
  5、减税已是当今国际潮流
  进入新世纪,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纷纷推出了减税计划和方案,调低税负,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新一轮世界性的减税趋势和潮流。
  6、目前是减税的最好时机
  其一,1994年税改时遗留的期初存货税款抵扣,外商投资企业超过原税负返还税款和大部分过渡性减免税优惠陆续到期,这几项可使财政增加一部分财力。其二,近几年来税收增幅很大,财政有能力抽出一部分用来支持税制改革。其三,当前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财政支出仍具有很大潜力。其四,加强税收征管,控制减免,增加收入的空间仍然很大。
  支持以上六条理由的专家学者认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一是把不利于鼓励投资和技术进步的、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允许将固定资产全部进项数额一次扣除的 “消费型”增值税。二是统一和完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适当降低税率。此外还应当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取消不合理的收费,规范收费管理,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遗产税、环境税等新税种;切实推进“低税率、少减免、宽税基、实征收”的税制模式。
  减税慎行的六个理由
  另有部分专家主张对减税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
  1、近年税收的高速增长,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促成的
  税收大幅增长并不是因为征了“过头税”,应当说,经济增长的恢复和企业效益逐步好转是其基本因素,此外还有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到期恢复征税、进出口增加促进进出口税收增长迅速、证券市场活跃使得证券交易印花税增加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因素和其他特殊因素。
  2、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采取发行国债的方式
  虽然从理论上讲,减税应当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措施,但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发行国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而且国债要靠税收逐步偿还,保持税收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3、我国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过低,减税空间不大
  目前国内财政收入的90%来自税收,而减税将导致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去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5%左右,如果不计算非规范性政府收入,这个比例就远低于发展中国家20%至30%的平均水平。在此条件下大规模减免税,将难以保证经常性的财政开支,增大政府债务负担。
  4、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制约着减税效应的发挥
  所谓税收对经济的“稳定器”作用,主要是指直接税(即所得税)的调控作用,而目前我国的税收主体是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高达65%以上。减免间接税,不仅刺激经济的效果不明显,而且有下拉物价的可能性,对当前的经济增长不利。
  5、减税与否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国经济背景
  虽然减税已成为当今的世界趋势,但是否减税要基于本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以美国为例,一方面它的经济出现滑坡,另一方面手中又握有大量的财政盈余,所以减税是必然的。而中国的经济与美国不同,一是中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阶段,二是税收长期征收不到位,名义税率尽管很高,但实际征收率却很低,所以还不能一概而论。
  6、在现阶段经济和税收环境下不宜实行减税
  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的投资和经营行为远没有走上规范化轨道,对减税信号的反应不灵敏。特别是长期以来通过各种越权和随意减免税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仍有一定惯性,这一类做法客观上助长了各种偷税、骗税现象的发生,削弱了税收的杠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减税,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扰乱税收秩序,妨碍税收执法环境的形成与稳定。
  以上两种意见争论虽然激烈,但双方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即税收政策怎样更好地为刺激经济、扩大内需服务。减税政策可行与否虽然尚有争议,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考虑到我国国情,目前还不宜大规模的总量减税;不过,面对世界性的新一轮减税趋势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税收负担也应作适当的调整。在保证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稳定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前提下,税收政策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做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把该减的减下来,目的是在于拉动消费、刺激投资,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应该是未来中国税收政策的方向。我们应继续对税收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积极作用抱有足够的期待和信心。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