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2001年第十一期)
栏目名称:学者建议
关键字:货币政策
日期:2001年11月25日
我国货币政策有待强化
一、当前货币政策评价
几年来,在宏观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金融稳定以及通过配合扩大内需、增加配套信贷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有:连续下调人民币利率和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国家银行贷款规模管理、扩大公开市场操作、改进存款准备金制度和改进再贷款管理、鼓励商业银行增加财政资金配套贷款、推行个人消费信贷、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推进货币运行机制及货币政策工具改革等。今年以来又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连续下调外币存款利率,及时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查处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运用再贷款手段,保证金融和社会稳定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利率连续下调和加大存贷款的利差,带动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并与积极财政政策配合,刺激了投资、消费及资本市场;加大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使新增贷款中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大幅度上升;个人消费信贷政策的推行极大地支持了住房消费、汽车消费的增长;查处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货币政策的作用需进一步强化
目前,由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独立性较差,货币政策工具不完善,货币政策操作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因此,货币政策的操作需要加快完善步伐,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进一步加强: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农村的信贷支持。虽然几年来对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农村的信贷支持有所加强,但与国民经济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政策环境方面需进一步改善。其次,消费信贷政策需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去年以来,消费信贷快速增长,但是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了金融风险,而且目前的消费信贷规模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第三,完善金融市场结构。近年来,尽管债券市场、票据市场、贴现市场、外汇市场有所发展,但是,与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相比,货币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制约了货币政策的作用。最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作用。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美联储连续降息减小了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加快银行体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扭曲是制约货币政策作用的主要因素。而货币市场发展滞后和银行改革滞后是发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堵塞和扭曲的重要原因。首先,虽然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都有很大发展,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货币政策传导阻塞和扭曲仍很严重。尽管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交易成员和债券品种明显增加,然而,交易品种仍然很少,交易主体也仅限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与真正的公开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另外,由于国有经济改革滞后制约了利率政策的作用,利率调整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弱。其次,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没有落实,连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的调整都不能独立决策,制约了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国有商业银行有政府的隐含担保,其商业化很难推进;民间金融又不准进入,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主体都有很多限制,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步履艰难,金融创新受到抑制等,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和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等。因此,加快银行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效率的必然选择。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