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2001年第十一期)
栏目名称:学者建议
关键字: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
日期:2001年11月25日
宏观经济政策有望松动 扩大内需面临路径选择
积极财政政策是在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台的。它以扩大内需为目的,以国债投资为主要手段。应该说,至今,这一政策基本收到了预期效果,GDP的持续高速增长就是明证。但是,在目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甚至已开始陷入衰退,扩大内需很可能成为一种长期政策取向时,积极财政政策看起来不仅不能像一些专家预期的那样抽身淡出,而且还面临着路径选择。
针对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运行状况,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并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的影响,应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因此不排除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会有适度的松动。如采取降息、减税、增发国债等措施。
将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水平分解来看,一季度为8.1%,二季度为7.8%,三季度仅为7%,呈现出逐季下降的态势,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显现出一种回落的趋势。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国际经济发展减缓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长十分乏力,前三季度出口同比仅增长7%。而且有专家指出,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将是我国第四季度乃至明年经济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经预测,全年我国出口增长大致维持在5%的水平,这无疑会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负拉动作用。
进一步分析可看出,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之所以保持较快的增长,主要归功于内需的增长。这当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不包括个体与集体)固定资产投资15919.4亿元,增长1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因素。
对GDP增长构成强劲支撑的国债投资,当初还被寄予另一重厚望,那就是所谓的乘数效应。今天看来,国债投资是否及在多大程度带动了民间投资其实是一大疑问。不仅如此,国债投资的政策发挥空间还有多大几乎同时成了另一大疑问。但有一点似乎不应该有什么疑问:国债投资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收入支撑,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税收的增加,税收的增加要靠一定的税率做保证。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即使排除传统意义上的国债投资的挤出效应,这样的税率恐怕也会对民间投资和消费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说,国债投资可能在凸显扩大内需之能事时,又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内需,从而成为一把双刃剑。
当然,近两年税收的高速增长可能表明现行税率的合理性。但也有另一种可能,税收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人们纳税法律意识的强化和税务部门管理效率更高,偷漏税因此减少所致。
以国债投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了3年有余。可以肯定,3年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又迈进了一大步,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也随之加深。伴随着入世,这一切可能要演进到一个更深的层次。在这种背景下,国债投资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即便以往行之有效,但在将来势必弱化,而着眼于扩大消费需求的类似于给公职人员加薪的举措也势必会愈来愈局部化。要扩大内需,就要真正启动民间投资,增强全民的消费能力。因此,继国债投资之后,同样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减税可能就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选择。
减税的效用不言而喻。企业将因减税而增加利润,企业的投资动力也将因此而被激发起来。个人收入更将由于企业利润增加和个人所得税税率下调得到双重增加——经济学教科书中早已有 “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具有倍增作用”的经典说法。毫无疑问,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因减税而得到有效扩大。
看上去,减税似乎要以财政收入减少从而导致国债投资力度弱化甚而难以为继为代价。其实未必。根据拉弗曲线,减税未必就必然地导致税收的减少,因为税收的多少是税率和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税率并不必然地带来高税收。换言之,还存在这样的可能,虽然税率下调了,但由于投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相应增加,税收实际上并没有减少,甚至反而增加了。
有一点值得关注,今年前三个季度物价走势低而平稳,特别是1—9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呈逐月走低的态势。今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一直是负增长,5月份后的几个月,生产资料价格又出现了同比下降的局面,且降幅逐月扩大,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也出现0.1%的负增长,这与投资高速增长的态势很不协调。
基于此,有专家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并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国际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较为长期的影响,应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因此不排除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会有适度的松动。如采取降息、减税、增发国债等措施。
从目前我国以及国际经济运行状况来看,为了保持今后我国经济一定水平的增长,一段时期内内需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局将进一步增强,这是我国经济完成全年7%增长目标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所在。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