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2001年第四期)
栏目名称:专家点评
关键字:就业
日期:2001年04月27日
李培林:建立新的就业支持体制
从近期和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使具有劳动能力且希望工作的人都能够就业,并为就业弱势群体建立起政府和社会的就业支持体制,是今年长时期内我国要解决的最大难题之一。
逐步建立起社会核算的观念和制度
目前我们的投入产出的核算,主要是一种经济核算,而且主要是围绕着增长和收入的核算,其假定的前提是,增长和收入的增加必然带来社会福利的提高。企业从经济核算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和经营的需要,裁减人员、减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全社会的福利来考虑,就必然涉及到各种非经营性的支出和治理经济增长伴随的各种负面外部性的支出(如环境保护的支出),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和救助支出,这就涉及到社会核算的问题。大量的人员失业,不仅是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其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也会相应地抵消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如果说以工代赈是成本较低的失业救助形式,那么从社会核算的角度来看,积极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对增加全社会的福利来说,其意义也不亚于经济的增长。并不是所有的增长都能带来同样的就业机会,不同的增长方式,其就业的弹性是有很大差别的。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使社会福利水平能够得到稳步提高,就必须把积极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目标。
建立健全规避就业风险的政府主导机制
应对失业问题,需建立失业的预警指数、把失业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规避失业风险的政府主导机制。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失业保险方面没有基金积累,要解决目前比较严峻的失业问题,就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而且这种投入必须有制度化的保证。目前我国企业按工资总额3%的比例征收的失业保险金,远不能满足为全部失去工作岗位的人员发放失业金的需要,而国家财政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托底和补足缺口。如果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的征收比例,企业的负担又似乎过重,目前国有企业各种按工资总额提取的保险福利费用总额,几乎已经超过工资总额的50%,上调的余地很小。所以必须扩展筹集失业保险金的渠道。在这方面,征税是比目前国家、企业、个人多方征费的办法更加制度化、也更加透明、更加有效的措施。应减“费”增“税”。一方面可以考虑“无痛苦”的征税,如发行专项福利彩票,在股票交易税中确定一定附加比例等,另一方面可以与调节收入分配秩序结合起来,如开征汽车燃油消费税,在烟酒消费税中附加一定比例等,专门用于失业保险金的补充。总之,要通过建立健全规避就业风险的政府主导机制,使广大职工具有失业保险的稳定预期。
建立就业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之一,是职工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的社会化,即这方面的功能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由统一的社会化组织来承担。这种过渡的实现,需要一种管理成本较低而运行非常有效的替代组织。人们原来期望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成为分离国有企业保障功能的替代组织,但由于新建立的这种机构没有深入到社会基层的组织网络,其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性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如果新建立这样的组织网络,则成本太高。目前大多数下岗职工主要依赖于亲友支持网络的现状,说明了就业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脆弱。中国现有的由街道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构成的社区组织网络,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替代作用。要通过制度化的措施,使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与社区组织和各种市场中介机构密切衔接,建立广泛的就业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社区组织也要改变过去“老太太工作”的形象,更多地吸收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这一事业,有效地发挥社会支持的功能,使社区组织成为中国新型社会支持网的基础。
采取多种灵活就业的形式
非全日制工作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的工作形式,而且这种工作形式正在从非转轨部门扩展到正规部门。这既是产业部门降低劳动成本的要求,也是产业劳动使用结构变化的趋势。所以,应积极地发展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流动工、短期合同工、家庭工以及弹性工作时间等各种灵活的就业形式。特别是在各种服务业,灵活的就业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有40%的职工采取灵活就业的形式,西欧有13.6%的职工采取灵活就业的形式,而且统计显示,女职工比男职工更多地也更愿意采取灵活就业的方式。
促进增长快的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发展
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实际上成为推动“新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成为继蒸汽机、电力之后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而且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有史以来的其他传统产业。在产业的技术和资本不断增密的情况下,其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从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新经济”成长迅速的国家,就业问题也解决的比较好。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发展适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
把竞争机制引入公用产业
公用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领域。要提高这些领域中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使这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对创造就业机会做出贡献,就必须把竞争机制引入这些领域。电信行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仅仅是很有限地引入了竞争机制,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间产生无线通讯领域的竞争,就使无线通讯的价格水平快速降低,大大提高了中国通讯企业的竞争能力,使该领域得到更快的发展,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使广大消费者受惠。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