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2年第六期)
栏目名称:权威分析
日期:2002年06月25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近期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五大具有中长期意义的向好趋势:一是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的领域开始加快增长;二是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生产制造能力的速度加快;三是国企脱困和改革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四是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和重组迈开重要步伐;五是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出现积极变化。
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近期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受需求约束。
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今年国内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国际经济走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但总体上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估计不会比去年更大,国民经济有条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第一,消费将可能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受价格走低以及上年同期代币券集中购物而导致消费基数较大等因素影响。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0.2%,仍然接近近年来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在收入、价格、供给等因素的支持下,预计今年后一时期消费增长不会显著回落,增长率与上年大体持平。
第二,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增幅比上年略有提高。今年一季度投资高增长,政府投资的集中安排是一个重要因素。值得关注的是外商投资的高增长,特别是国内市场引导的投资活动逐渐活跃,因为这类投资具有可持续性。如果政策调整得当,这类投资水平还有继续提高的潜力。由于政府投资的集中安排具有阶段性,预计今年后一时期投资增长将在今年一季度水平上有所下降,但仍会高于上年的增长水平。
第三,出口增长预计将略高于上年水平,进口将较快增长,贸易顺差将明显减少。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出口环境将有所改善。由于上年出口增幅较低,预计今年出口增幅将比上年略有提高。同时应注意到,加入世贸后我国出口条件改善不明显,而进口则可能增加,因此预计贸易顺差将有一定程度减少。
总体判断,内需将继续较快增长,从净出口角度看的外需将有所减少,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不低于或略高于去年,经过努力可以达到7.5%左右。
经济运行中的新特点及对策调整
近一两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若干具有着中长期意义的积极变化。一是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基础设施等直接提升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的领域,开始呈现或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二是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国际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生产制造能力的速度加快,并带动了外商投资的增长;三是经过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脱困和改革,企业在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某些进展较大的企业开始进入良性循环。东南沿海几省民营经济发展和乡镇企业改制有了新的重要突破,使经济中的活力大大增强;四是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和重组迈开重要步伐,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方案已经出台,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步子也在加快;五是随着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政府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尤其是行政性审批制度的立、改、废取得了初步进展,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出现积极变化。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也须引起重视并加以研究:一是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状况出现反差;二是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指标出现反差;三是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某些方面的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近期经济生活中的积极变化,与近年来政府持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实行鼓励社会消费和投资,促进与扩大内需相关的体制改革和调整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应当说,宏观上的积极财政政策与微观上鼓励社会需求增长的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的必要经济增长速度,社会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就缺少宽松的环境,一些方面的矛盾还可能激化;反之,缺少主要来自经济内部的增长动力,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因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无法长期实行下去。经济生活中的积极变化表明,以市场为基础的、源于经济内部的增长力量正在逐步增强。一个直接的证据是,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但每年政府用于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而发行的国债规模变化不大,而经济增长率均保持7%以上,这就说明“内生”增长动力的份额在逐步加大。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某些政策调整的必要性。财政状况偏紧,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目前的经济增长特别是投资和出口增长对财政支出依赖过强。国有企业效益下滑,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国际油价回落)和扶持性政策的减弱或取消直接相关。而某些社会不稳定现象,则与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动有关。
下一步的政策导向应当十分珍惜并保护和加强以市场为基础的、源于经济内部的增长力量,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主角。当前应在两方面着力:一是在能够带动消费结构升级的新消费领域进一步调整政策,降低税费,减少环节,提供便利,不少地区尚未到位的住房货币化、二手房上市交易等工作要加快进度,尽快出台汽车消费政策;二是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政府主要管好财政资金,提供公共服务,除为数不多的特定领域外,实行谁投资谁负责,尽可能减少行政性限制,提高各类投资者特别是民营经济主体的投资积极性。
另一方面,着眼于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积极财政政策,应当向支持改革、调整和扩大内需效应并重的财政政策转变。具体地说,当正在进行的国债项目基本完成以后,应将财政政策的重点转向增加对困难群体和落后地区的支持,缓解社会利益格局变动中的矛盾;增加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有企业转轨中历史负担解脱的支持,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全局性、实质性的进展;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加快探索公益性投资领域以有限的财政资金吸引尽可能多社会资金的新机制。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