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2年第四期)
栏目名称:权威分析
日期:2002年04月25日

2001年: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的因素


  2001年,在外需急剧下滑的情况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因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已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但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差距扩大,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略有回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恢复到1997年水平,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差距扩大
  1994年是90年代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高点,1998年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低点,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基本回升到1997年的水平,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尚未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1990年以来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从2000年开始,两者增速差距开始拉大。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一直处于上升中。
  2001年,中央政府继续实行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并集中治理了市场秩序,改善了消费增长的宏观环境,使消费总需求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0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95.20亿元,同比增长10.1%,比2000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01年,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543.40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提高0.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051.80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回落0.6个百分点,城市和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之差达3.8个百分点,比2000年扩大1.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1990-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54.25%下降至39.18%,下降了15.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58.80%下降至49.13%,下降了9.6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衣着支出比重分别下降3.35和2.02个百分点。衣、食支出比重的明显下降是居民消费结构改善的主要标志。
  在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中,除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呈下降局面外,其余各项支出比重均呈上升局面。其中,居住支出比重上升幅度最大,达5.2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幅度最小,仅为0.31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其余各项支出比重均呈上升局面。其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比重上升幅度最大,达5.81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升幅度最小,为1.99个百分点。
  2001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仍保持了上述变化趋势。
  消费品市场新增长点初步形成,带动了消费的稳定增长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消费增长点,有利于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第一个增长点是假日旅游、消费;第二个增长点是住房消费及相关的住房装饰、装修和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品销售的增长;第三个增长点是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第四个增长点是居民的汽车消费。
  消费品价格先升后降,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加大
  200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0.7%,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全年物价呈现平稳且略有回升的变化态势,从影响因素分析,影响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回升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带动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上升;二是居民消费价格统计结构的变化,2001年起居民消费价格统计中增加了上升幅度较大的服务价格的权重而减小了下降幅度较大的一般消费商品价格的权重,从而导致居民消费价格的回升。
  但是随着2001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步回落,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表现在2001年4个季度消费品价格指数分别上涨0.7%、1.5%、0.8%和下降0.1%,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6%,4个季度分别为上涨3.8%和下降0.8%、3.3%、5.3%。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因素
  消费需求增长是90年代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因素,2001年消费需求增长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的因素。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增幅提高2.8个百分点;出口需求增长6.8%,低于上年21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