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2年第三期)
栏目名称:权威分析
关键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日期:2002年03月25日
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析
2001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作用下,我国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中有旺的运行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现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1-9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793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比2000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变化来看,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格局,2001年1月-9月份各月份的平均增幅在10%以上,除了春节所在的1、2月份之外,各月的累计增幅波动很小。
一、2001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分析
分析来看,2001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1.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加快而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减慢,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仍然明显乏力
2001年1-9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841.7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11.5%,增幅比2000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951.2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7.8%,增幅比2000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的差距达到3.7个百分点,差距比2000年同期扩大1.5个百分点。2001年1-9月份,县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224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9.0%,增幅比2000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727.2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7.2%,增幅比县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幅度低1.8个百分点,比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幅度低4.3个百分点。比较来看,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仍然明显乏力。
2.餐饮业零售额保持快速增长
2001年1-9月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3065.6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16.2%,增长幅度比2000年低1.9个百分点,但比2001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幅高4.7个百分点,仍然保持快速增长,而餐饮业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是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3.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
2001年1-9月份,我国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8280.3亿元,增长10.8%,增幅比2000年同期慢1.6个百分点,但比2001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幅高0.7个百分点,呈稳定增长之势。
4.制造业零售额保持低速增长
2001年1-9月份,我国制造业实现零售额1621.4亿元,增长5.3%,增幅比2000年同期快0.6个百分点,但比2001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幅低4.8个百分点,仍然呈低速增长之势。
5.农业生产者零售额缓慢增长
2001年1-9月份,农业生产者零售额实现2984.7亿元,仅比2000年同期增长3.6%,增幅比2000年同期提高8.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仍比2001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幅低6.5个百分点,是各种行业零售额增长最慢的。
6.消费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2001年1-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2000年同期价格相比上涨1.0%,涨幅比2000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1-9月份城市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0年同期上涨1.9%,农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0年同期上涨1.0%。在居民消费价格中,2001年1-9月份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最大为8.3%,其次为居住价格上涨1.3%,食品价格微涨0.1%。2001年1-9月份零售物价比2000年同期下降0.6%,涨幅比2000年同期减小1.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零售物价比2000年同期下降0.2%,城市零售物价比2000年同期下降0.9%,食品零售价格比2000年同期上涨0.9。总体上看,2001年物价呈现平稳且略有回升的变化态势,通货紧缩的现象虽然有所减轻,但通货紧缩的问题仍然存在。从影响因素分析,影响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回升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带动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上升;二是居民消费价格统计结构的变化,2001年起居民消费价格统计中增加了上升幅度较大的服务价格的权重而减小了下降幅度较大的一般消费商品价格的权重,从而导致居民消费价格的回升。
二、影响2001年消费品零售额稳定增长的原因分析
1.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是2001年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的重要原因
2001年1月--9月份消费品市场之所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近两年国家调整收入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加快。自从1999年国家实施居民收入调节政策、为政府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职工涨工资之后,职工平均工资在1999年和2000年出现了11.6%和12.3%的较快增长,比1997年--1998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快6.6个百分点。2001年上半年国家再一次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因此有力地刺激了城镇居民消费的增加,这也是2001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加快而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减慢、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2.假日消费效应拉动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之所以保持较快增长,与2001年假日消费的进一步活跃有一定的关系。2001年春节期间,国内居民旅游和购物消费再掀热潮,拉动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比2月份高出3.9个百分点;五一黄金周期间,国内居民旅游和购物消费又一次掀起热潮,居民消费更为活跃。据对全国25个城市108家商业企业的调查,五一黄金周期间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4%。据估计,五一期间全国旅游和购物消费总计达350亿元以上(2001年仅五一黄金周的出游人数就高达7000多万人次,旅游消费达288亿元),拉动5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成为春节之外的第二个高增长月。2001年春节及五一的假日消费是拉动消费品市场较高增长的重要因素。
3.汽车销售量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相关商品消费的增长
2001年1至6月,我国共销售汽车119.02万辆,比2000年同期增长20.7%,其中轿车销售突破34.5万辆,比2000年同期增长30.7%,轿车消费中个人消费已占到汽车销售量的一半以上。个人汽车消费的增长,促进了个人节假日、公休日旅游、购物等相关消费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4.住房销售大幅度增长,刺激相关消费的增加,带动了消费的增长
2001年1月--9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977.3万平方米,比2000年同期增长26.6%,销售额达到1998.3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36.8%,其中销售给个人1787.1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44.9%,销售给个人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9.4%。商品房销售的大幅度增长,带动了住房装饰、装修消费的增长,也带动了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品销售的增长,从而极大促进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
三、2001年后期及2002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环境分析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有利条件分析
9月份以后是我国传统的金秋消费旺季,“十一”的长假也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在2001年下半年继续加强。具体分析来看,2001年第四季度及2002年有如下几个有利于消费品市场好转的因素:
1、增发国债扩大内需有利于带动消费增长
2001年国家发行了1500亿元专项经济建设国债,下半年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再增发500亿元,从而使大量的新增投资资金进入经济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将在2001年后期保持较快增长,并将对活跃经济、带动消费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国家的政策取向及目前经济运行的客观需求来看,2002年国家仍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配以相应的货币政策保证内需的适度增长,预计2002年发行的经济建设国债规模仍将在1500亿元左右,因此2002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其增长速度预计与2001年基本相当。
2、国家调整居民收入政策将直接促进消费的增长
2001年国家实施了对政府机关公务员、国有事业单位职工大幅度提高工资及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措施,其力度比1999年涨工资的力度还大。同时,下半年国家将再一次为政府公务员、国有事业单位职工提高工资,这将进一步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有利于刺激居民的消费。从国家的政策取向上看,2002年国家将继续实施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这对于提高居民即期收入、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促进消费的增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国家明确了今后将继续实施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并重点提高低收入居民的货币收入及加强社会保障,因此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并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从而促进消费的增长。
3.我国现阶段形成了部分消费亮点,可以带动消费的稳定增长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
亮点之一是住房消费。2001年1月--9月份,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高达31.4%,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全国投资和经济的增长。同时,由于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信贷的发展,全社会对住房消费出现大幅度增长。2001年1月--9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到1998.3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36.8%,其中销售给个人1787.1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44.9%,销售给个人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9.4%,个人已经成为商品房销售的主要对象,自从1999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及个人商品房销售额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由于全国住房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个人已经成为住房的消费主体,因此近两年个人住房消费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个人商品房销售的大幅度增长,将带动住房装饰、装修消费的增长,也将带动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品销售的增长,从而将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居民的住房消费已经成为带动投资与消费增长的亮点之一,并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增长。
亮点之二是居民的汽车消费。目前,私人轿车消费正在进入普通居民家庭。随着国家鼓励私人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以及加入“WTO”之后汽车面临降价压力的客观环境,我国的汽车销售价格将大幅度下降,汽车销售价格将与我国居民购买力水平逐渐接近,因此我国的汽车消费将逐渐进入高潮。2001年7月1日,国家有关部门发文取消了200多种有关汽车的收费。这些取消的汽车收费虽然占汽车收费总额的比重不大,但却预示着国家今后鼓励汽车消费的明确取向。随着大力度的鼓励汽车消费的全国性政策措施的出台,各地区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将被迫取消,全国汽车消费环境将明显改善,这将极大地促进全国汽车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消费市场的活跃。200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的总体产销态势达到8年来的最好时期,与2000年上半年相比,1月--6月累计生产汽车118.27万辆,增长15.8%;累计销售汽车119.02万辆,增长20.69%,产销率达 100.63%。其中,轿车产量为32.53万辆,销量为34.52万辆,同比增长分别达14.05%和30.66%。其中增长最快的主要是家用轿车的增长,目前已达到购车总量的50%。随着入世和一些政策环境的改善,2001下半年和2002年汽车市场总体上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预计汽车消费带动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在2002年将明显增大。
亮点之三是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近几年我国通信业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的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均已居于全世界第一位,并且仍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01年1月一7月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增长24.6%,产销率达到98%,主要产品中电子计算机增长1.8倍,移动通信设备增长5.8倍,程控交换机增长5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成为我国工业增长的最大亮点。
亮点之四是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近两年由于国家延长了春节、“五一”、“十一”的假期,使得城市居民得到很多闲暇时间外出旅游消费,再加上每周两天的公休日,居民全年的休息日达120多天,为居民旅游消费提供了时间上的方便,加上近两年涨工资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居民的旅游及商品消费。春节、“五一”、“十一”成为我国三大集中消费的高潮,因此带动了社会消费的稳定增长。
从发展趋势来看,2002年上述四个消费亮点仍将保持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强劲拉动作用,这是2002年我国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之一。
4、加入“WTO”有利于促进我国消费的增长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协议,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关税将大幅度降低,进口的国外产品的价格会大幅度下降,我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购买力将相对增加,这对于目前商品供求结构存在相当大差距的我国居民来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的下降,也将带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下降,从而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消费市场运行的不利条件分析
尽管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及政策环境上分析,有利于消费市场运行的条件居多,但也存在着不利于消费市场运行的影响因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9·11”恐怖事件加快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将延缓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对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运行均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及企业的投资信心、居民的消费信心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并将影响我国2002年消费的增长速度。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消费市场的回暖带有明显的政策效应,抑制消费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汽车、住房这两大消费升级换代的热点尚未形成,消费结构转换尚未完成。也就是说,消费回升势头受短期因素影响较大,而制约消费的一些基本矛盾和深层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消费市场的持续景气并末建立起稳固的基础。当前物价仍处于低位,表明国内需求不足、通货紧缩迹象尚未完全消除,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经济增长仍缺乏内在动力,消费瓶颈并末打破。具体来看,我国消费市场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障碍:
1.世界经济持续下滑、形势动荡,对我国经济运行将产生不利影响
自从美国经济2000年第四季度急剧放慢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了疲软的状态,“9·11事件”之后,令已经脆弱的美国消费者信心直线下滑,对美国经济振兴的信心是非常沉重的打击。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的汽车、住房等需求锐减,美国人外出旅游,欧洲、日本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到美国旅游都受到相当大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美国整体消费水平严重下降,这将会减缓美国经济恢复的速度。由于事件之后将产生一系列的报复与反报复等连锁反应,美国社会及经济形势将产生剧烈的动荡,人们对美国经济信心的丧失,有可能导致不少投资者迅速撤回投资,从而有可能引发美国大规模的经济衰退。而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一方面美国经济占全球GDP总量的28.6%,其增长的快慢对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国国内需求巨大,进口能力强,据统计2000年美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1.3%,其中进口占世界总进口的19.5%。因此美国经济减速和濒临衰退,其内需必然萎缩,从而减少从其它国家的进口,对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受美国经济增长急剧下滑的影响目前充分显现,自年初以来,外贸出口增长速度逐月减小,2001年6月份出口出现了2001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2001年7、8月份,工业增长值仅增长8.1%,为过去20个月以来的最低增幅;2001年上半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速度比2000年同期下降16.1个百分点。从发展来看,“9.11事件”之后,美国经济短期内难得恢复,全球经济仍将保持疲软状态,这对2002年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信心的恢复,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2.下岗失业压力有增无减,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与消费信心
目前正在开展的事业单位改革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涉及到更大范围的下岗分流问题。据统计,地方政府机构的现有正式员工548万人,预计将减缩一半,加上非正式员工,将有近300万人需另谋出路;全国1000多万职工的事业单位改革,也必将分流出大批的人员。这两部分下岗分流人员,将产生巨大的下岗失业冲击,这对目前本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就更是雪上加霜。城镇下岗人员增多,消费支付能力下降,城镇居民在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压力依然较大,这些将制约城镇居民的即期消费的较快增长。
3、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2001年受到外需增长及国家扩张的经济政策关联较大的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形势有了较大改观。2001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0.3%,但受政策和外需拉动较小的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步履艰难,2001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仅增长2.5%。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性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乡镇企业仍在困境中挣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将进一步增大城乡差距,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扩大,不利消费的快速增长,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和持续的快速增长。
4、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2001年1--3季度,多数商品价格继续处于下降状态,特别是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走低。据内贸部门对全社会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调查分析,1--3季度年供过于求的商品占大多数,其余的商品供求基本平衡,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从商品具体品种排队情况看,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涵盖面广泛,存在于糖酒副食、针棉纺织品、日用百货杂品、炊事机械、粮油商品、棉麻蚕茧、农用薄膜各行业中;在供过于求的商品中,其产销不平衡的问题近年来一直存在,包括家用电器、五金交电商品、化工化肥农药、建筑装饰材料领域中的诸多商品都有此类问题,不少是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和对资源的浪费。因此,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虽然增长较快,但这种增长的原因主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关。从大的走势看,制约消费市场的基本矛盾和深层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主要是新的大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居民经过了一个中档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阶段后,目前老百姓的收入消费还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以高档产品为内容的主导性消费热点;如轿车、住房等还远不能纳入大多数人的消费主流,居民现有的购买力不能形成推动主导消费品的升级动力。
5.股市的持续下跌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股票价格的下跌导致居民财富的缩水,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同时,股市不景气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信心,导致他们对未来经济的发展缺乏信心与合理的收入预期,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增长。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目前居民因投资亏损已对自己的消费产生影响的占48.11%,暂且还没有影响的占39.58%,表示以后也不会受投资影响的占12.31%。报告还显示,因股市亏损影响到购房、家电产品等与生活消费直接相关的投资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4.16%,影响到与休闲、旅游、健身、买车等享受消费相关的占34.06%,与其他方面消费相关的占31.88%。与此同时,2001年1月--9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其中定期存款增加3661亿元,比2000年同期多增 2396亿元,表明居民储蓄存款稳定性明显增强,而相应的居民投资与消费倾向降低。因此,股市的不景气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投资机会和消费倾向。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