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2年第二期)
栏目名称:权威分析
关键字:价格
日期:2002年02月25日
2001-2002年价格形势分析
2001年价格形势分析
2001年,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克服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国内投资增长加快,居民消费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进展明显,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市场价格总水平小幅上升。与上年相比,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7%。2001年市场价格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肉、蛋、糖等部分农产品供求关系出现新变化,食品价格逐步止降趋稳,对价格总水平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2001年,在市场供求关系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影响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粮食品种结构调整进一步取得新的进展。受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和旱灾的双重影响,全国粮食总产9052亿斤,比上年减少2.1%。另外,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粮食生产能力、改善粮食供求平衡关系,国家稳定粮食收购价格,进行了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出台了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推动陈化粮加工转化等政策措施,使粮食市场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所改善,粮价下跌势头得到了有效遏止,并一度出现小幅上升。但在库存充裕的压力下,粮食供求格局还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全年平均粮食价格仍处于下降状态,但降幅明显缩小。粮食价格降幅由2000年的11.4%逐步缩小为0.7%。其中大米价格比上年还略有上涨,涨幅为0.2%。与粮食密切相关的部分副食品价格也出现积极变化,肉禽及其制品和蛋类价格开始止降转升,分别上涨1.6%和6.0%。糖料种植面积连续两年下降、食糖消费量增加以及国家压缩糖精生产使食糖的供求关系也有所改善,食糖价格比上年上涨4.6%。食品价格逐步走出了下降通道,全年食品价格与上年持平,结束了长达4年的下降局面。由于食品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中所占权重最大,食品价格的止降转稳对全年价格总水平的小幅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食品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影响由上年的下拉1.1个百分点转为0。
(二)政策性调价仍是带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但是调价力度比往年有所减弱,随着上年调价滞后影响的逐步消失,9月份以后,价格总水平运行由升转降。
2001年,价格总水平上涨仍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在8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中,2类上涨,2类持平,4类下跌。呈现上涨态势的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和居住价格,涨幅分别为6.6%、1.2%,合计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1个百分点。这两类价格上涨主要体现的是政策性调价因素的作用。2001年,部分地区继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性调价措施,上调了学杂费、托幼费等价格和收费标准,再加上2000年调价的滞后影响,使上述价格呈现了较高涨幅。政策性调价也使其他服务性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如市区公共交通价格上涨5.8%,城市间交通价格上涨4%。
与往年相比,2001年政策性调价力度明显减弱,近几年持续上涨而且涨幅较大的服务项目和居住价格涨幅显著降低。服务项目价格全年平均上涨7%,比2000年14.1%的涨幅低7.1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12%,比2000年4.8%的涨幅低3.6个百分点。由于政策性调价力度减弱,价格总水平运行在地区分布格局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山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和海南等7个地区由2000年的上涨转为下降。9月份以后,由于政策性调价力度减弱以及上年调价的滞后影响明显下降,价格运行态势发生重大变化,价格总水平同比指数再度进入负值区间,9、11、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0.1%,0.3%和0.3%。
(三)受世界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及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降,价格总水平运行的下行压力增大。
1.国内消费需求虽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供给结构性过剩的矛盾突出,一般工业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多数商品价格继续走低。2001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所加快,国内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增幅略高于上年同期。但由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进展缓慢,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消费的稳步增长并没有改变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加之,世界经济及贸易增长放慢,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受阻,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工业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在多数商品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消费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多数工业消费品价格持续走低,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等4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0.3%、1.9%、2.3%和1.0%,合计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个百分点。
2.尽管投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但受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影响,生产资料资源供给增长加快,价格持续走低。2001年,在国家继续加大国债项目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国内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11月份国有及其它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增幅高46个百分点,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9%。但投资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扬,相反,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路走低,价格降幅不断扩大。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1.6%,其中12月份的价格降幅达到6.3%。分品种看,有色金属价格下降9.5%,化工产品下降4.2%,石油及制品下降0.6%,汽车下降2.7%,黑色金属下降0.5%,机电产品下降2.1%,木材下降1%。但也有个别品种价格出现上涨,如原煤价格上涨3.3%。
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国际市场需求增长明显放慢,生产资料出口需求急剧回落。据海关统计,2001年1--9月份,全国15种主要物资出口增幅不到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近60个百分点,出口需求的明显下降加剧了国内市场供给压力。二是部分低价物资进口过多。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下降的外部环境下,国内需求的稳步增加带动了钢坯、成品油、机电产品等生产资料进口大幅增长,如钢坯进口增长近90%,这对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三是国内物资生产增长强劲,生产资料市场资源供给增长过快。如钢材产量增长了近20%,这使物资资源供给一直处于充足甚至过剩的状态。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世界经济形势恶化是造成2001年工业消费品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做支撑,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幅度会更大。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2001年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少数价格的拉上作用,更多的可能是体现在对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幅度的抑制。
影响2002年市场价格运行的因素
首先应该看到,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这对于价格总水平稳定运行将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我国仍将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家将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举办奥运会所需的各种场馆设施以及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陆续展开,为拉动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提供了新的契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可以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外商投资的进一步增长。另外,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国家将进一步采取各种措施,如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标准,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也将对推动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也必须承认,今年我国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价格总水平运行的下降压力不小。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将面临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还要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9·11”事件的发生使美国经济加速走向衰退,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尽管美国采取了连续降息、大规模减税、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等政策措施刺激经济复苏,但据许多权威机构预计,美国经济的复苏最早也只能在2002年年中出现。欧盟经济也将继续在低位徘徊,日本经济可能会进一步衰退。因此,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仍将处于低迷状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2.4%,与2001年持平。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的放缓将对国际市场需求和我国外贸出口产生严重影响,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存在着继续走低的可能,而我国外贸出口困难的加大也将会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二是投资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还没有形成。由于投资体制不健全,促进投资正常增长的机制尚不完善,投资增长还主要依靠政府国债项目投资拉动,民间投资增长尚不活跃,建设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长缺乏持久动力。2001年9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已经开始减弱。
三是保持消费需求稳定增长还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农民税费负担还相对较重,加入世贸组织后,来自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的冲击将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保持农村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将使城镇就业矛盾进一步突出,城镇低收入群体呈扩大趋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教育、医疗、保险制度等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使居民消费预期支出增加,储蓄倾向上升,限制了即期消费增长。2001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4.7%,增幅不仅比上年高出6.8个百分点,也远远高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趋势在2002年还将继续存在。
四是各项经济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步伐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下,很多中小企业、农村乡镇企业以及农民正常的信贷需求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满足,影响了经济发展和需求增长。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资产存量调整还受到条块分割等一些因素的限制,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展较慢,工业品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改善。能源、电信、电力、铁路等行业垄断现象严重,也制约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五是加入世贸组织将对国内市场商品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随着进口关税下调、一些非关税措施调整或取消,更多的国外商品和服务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供给总量将有明显增长,许多低价商品的流入也必将对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产生冲击。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