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1年第十一期)
栏目名称:权威分析
关键字:经济运行,问题
日期:2001年11月25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当前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经济增长7.5%左右。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影响不可低估
受美国经济衰退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影响,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明显缓慢。“9.11”事件则雪上加霜,给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前景蒙上了更浓厚的阴影。从目前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走势看,明年世界经济难以明显复苏,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
  美国经济回落是在长达10年的繁荣和新经济收缩以后出现的,其调整和回升也将需要较长时间。“9.11”事件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增强了人们的避险心理,对美国经济的间接影响深远。欧洲经济已全面陷入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欧元区国家今、明两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均为2%左右。日本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其今年经济增长率为负0.5%。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受其影响较大,未来走势不容乐观。
  总体看,明年世界经济将继续走低,而且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首先,出口环境进一步恶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其次,全球性生产过剩、物价下降、过度竞争将更加突出,在加入WTO以后,会更明显地通过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进口等途径传导到我国,加重国内通货紧缩压力。第三,世界经济不景气、证券市场低迷和金融风险增加,将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的海外筹资。第四,反恐怖战争可能加剧地区冲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稳定性增强,影响我国石油等重要物资的进口和经济安全。
  同时也应看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引进技术装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创造了有利时机,世界性通货紧缩、生产过剩和竞争加剧,降低了我国进口成本;人民币对美元以外币种处于相对升值状态,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为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一枝独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进一步增强了对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吸引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强与国际优势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进技术装备,对于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缩小在技术装备上与国外的差距,迎接WTO挑战,缓解双边贸易摩擦,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现阶段要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有利时机,制定重大技术装备引进、吸收、合资、合作战略规划,不囿于年度贸易盈余和进出口平衡,适当扩大进口规模,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二)国内需求持续扩张的基础尚不稳固
  今年以来,在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的同时,内需扩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环境下,明年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靠内需的扩张。从目前情况看,促进和抑制投资、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并存,内需持续扩张的基础尚不稳固。
  在推动投资需求增长的因素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持续加快、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明显回升,在住房制度改革效应进一步显现和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随着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非国有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微观主体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自发增长的能力有所增强。但也要注意到,世界经济低迷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全面走低,并通过进口增强国内紧缩压力,从而影响投资预期收益和投资风险,抑制投资自发扩张。此外,在投资资金供给方面还存在体制、机制性制约等。因此,2002年投资难以保持今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明显提高,是消费需求增幅略有提高的主要原因,也将促进城市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但是,目前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条件尚不具备,收入差距扩大、城镇低收入群体购买力下降和经济落后地区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制约消费需求扩展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由于基数的作用,目前延长节假日、开征利息税等支持消费增长的政策效果在减弱;经济增长平缓回落,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有滞后的影响。因此,2002年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可能略有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来经济增长已呈现出季度平稳减缓的趋势,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可能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因此,明年促进内需持续扩张和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发挥扩大内需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消除经济增长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障碍。
  (三)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运用,对于减轻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要充分认识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承受外部影响的能力还有待观察。在财政、货币政策的选择上,要进一步发挥扩大内需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留有一定余地,根据情况的变化相机抉择。
  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应有扩张力度的同时,主要应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发挥税收杠杆作用等,提高财政政策效应。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国债资金在继续支持在建项目以外,要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经费方面的支持,加大对重大技术设备引进、吸收、开发的支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当前税收增长较快和与WTO规则接轨的有利时机,积极、稳妥地深化税收体制改革,为增值税转型创造条件。三是适当调整财税收入增长幅度,使其与GDP名义增长率大体保持一致。具体做法上,可考虑在严格税收征管的前提下,通过公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水平、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减免农业税和农产品特产税、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方式降低微观主体税赋,鼓励投资和消费。四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需要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予以扶持,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后劲。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应通过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发挥利率杠杆作用等途径,并把缓解资金供给结构性矛盾作为出发点,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是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要加快风险投资,提高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支持。
  (四)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经济发展、迎接WTO挑战的根本性措施
近年来,相继出台的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放松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行政管制等改革措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阶段,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迎接WTO挑战的根本性措施。
  一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放宽对民营企业进入领域的限制,拓宽民营企业投资渠道。
  二是加快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适应加入WTO后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需要,有步骤地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能力;继续整顿、规范资本、证券市场秩序,促进其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投融资机构,尽快将居民金融资产产权关系引入社会投融资活动,为风险创业投资建立制度和机制方面的保障。
  三是根据加入WTO的新形势,按照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要求,继续清理、修订、废止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统一性和公开性;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按照加入WTO所做的承诺,清理并大幅度减少政府行政性审批;抓紧对一批具有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特点的行业进行改革、重组和规制;加快行政程序立法,规范行政权力,落实依法行政;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独立,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提供及时、公正的司法服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人员素质,将精干、养廉、高效有机结合。
  五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风险承受能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编制一张社会安全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