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1年第三期)
栏目名称:权威观点
关键字:农村 消费
日期:2001年03月25日

范剑平/刘国艳:未来10年的农村消费


  从我国农村居民1985-1998年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动趋势看,表现出结构变动度不断升高的现象。在2001-2010年这十年中,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将由前一阶段的平面扩张缓变期进入升级换代的剧变期。“千元级”家电将成为农民消费新热点,但大规模的消费热潮难以形成。实行积极的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政策,拓展农民就业空间,扩大增加收入的途径,提高农民收入,农村消费才能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千元级”家电成为农民消费新热点是农民收入与家电价格比率未来动态变动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家电消费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从1980年到1998年,农民家庭每百户家电拥有量稳步上升。从各阶段每百户农民家电年均增加量的变化情况来看,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百元级家电的普及率有逐步放慢的趋势,有的甚至呈现下降趋势,而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千元级家电的普及率则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另据199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对全国12个省、2个直辖市的50个市县、300多个镇的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18588名农民消费者中,5年内肯定购买和可能购买家电产品所占人数分别为27.5%和36.1%。从产品结构上看,彩电、冰箱排在第一和第二,分别占将要购买家电人数的51.7%和33.3%,影碟机居第三位,占31.4%,洗衣机排第四位,占31.4%。由此可见,21世纪初,随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千元级”家电将成为农民消费新热点。
  “千元级”家电成为农民消费新热点是农民收入与家电价格比率未来动态变动的结果。按照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2元计算,扣除纳税、上交和其他非生产性支出和储蓄支出,人均消费支出1590元,再扣除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支出,可用于购买其他商品的收入为27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3%,占消费支出的17%,按平均每个家庭四人计算约1096元,购买千元级商品已不成问题。此外,越演越烈的家电产品价格大战,使农民收入与家电价格比率不断提高,对提高农村居民家电消费普及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供需矛盾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进入90年代,许多行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尤其是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供给能力严重过剩,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时掀起价格大战,家电价格一降再降,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46CM彩电价格之比是1:0.83,而在城镇居民彩电普及率增长最快的三年(1988-1990年)中,人均收入与彩电价格的比率是1:1.8,这将预示着农民千元级家电消费有能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未来10年,农村很难掀起大规模的家用电器消费热潮,是由农民收入和消费与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差异性决定的
  那么,未来10年中是否会在农村重现八十年代城镇市场那种家电消费热潮呢?我们认为,由于农民收入和消费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以及当前社会供求状况发生的变化,21世纪初农民很难掀起大规模的家用电器消费热潮,这是由农民收入和消费与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差异性决定的:
  1、城乡收入内容不同。农民收入是其全部收入,而城市居民除了可支配收入,还有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福利性收入。目前城镇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尚未完全实现收入的工资化和工资的货币化。城乡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差距比收入差距大。
  2、城乡收入用途不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只用于居民的消费与储蓄,而农民人均纯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还要进行生产性投入。由于农民收入比城镇居民多出一种用途,导致农民用于生活消费的部分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要小于城镇居民。据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全年生产性投入总额达652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0.2%。农民实际可用于消费的收入比重小于城镇。
  3、城乡收入形式不同。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全部是货币化收入,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部分货币化收入,还有相当一部分实物收入。货币化收入比重低使农民实际购买力小于城镇居民。
  4、城乡收入地区差距不同。80年代中期,城镇居民收入间的地区差异并不大,1985年东、中、西部职工平均工资之比是0.87:0.79:1,而1998年东、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则是1.99:1.37:1,可见,当前农村居民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更大。城镇当时东、中、西部同步出现购买家用电器热潮的现象不可能在地区收入差距更大的农村重现。
  5、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和偏好不同。由于农村现行宅基地管理制度的原因,农民更愿意把钱花在建房方面以尽量扩大宅基地,而城镇住房体制改革在80年代尚未启动,城镇居民将更多的钱花在购买家电上。
  通过对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判断当前农民是否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以掀起家电消费的热潮,不能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为根据,而应以城镇居民与农民实际可用于消费的那部分收入为依据进行比较。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2元,按1985年价格折算为670元,虽然表面上看与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仅差15元,但由于农民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城镇居民的收入并不包含其住房、医疗等福利性收入,如果仅考虑这两个因素,按照199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全年生产性投入占纯收入30%来计算,农民收入中就要扣除这30%,则农民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只有468元;而如果城镇居民中1985年3/4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只占其全部收入的70%来计算,则1985年城镇居民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应为904元,则两者差距就不是8元而是400元左右,可见,当前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与1985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由于当前农民与80年代中期城镇居民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使其消费行为也有所不同。80年代中期,我国家电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家用电器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通货膨胀也日益严重,在这种状况下,人们购买商品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家电抢购热潮。然而,我国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家用电器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家电行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接二连三的降价大战,使人们的消费心理更加成熟,消费行为更趋于理性,而这种状况在21世纪初期也很难有根本改变。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农民很难掀起像80年代中期城镇居民那样的家电消费抢购热潮。
  总之,尽管当前农民已具备千元级家电消费能力,但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农民消费行为更趋于理性。所以,我们认为21世纪初,我国农村居民的家电消费仍将保持较平稳的增长速度,预计大规模的消费热潮难以形成。根据有关部门对农民家电需求的专项调查,彩电、冰箱、影碟机、洗衣机等家电将成为21世纪初我国农民主要购买对象。根据调查,未来5年中有32.8%的农民家庭有购买彩电的意向,有17.5%的农民家庭有购买洗衣机的意向,19.6%的农民家庭有购买影碟机的意向,21.1%的农民家庭有购买电冰箱的意向,11.2%的农民家庭有购买电风扇的意向,14.2%的农民家庭有安装电话的意向,家用电器在农村市场前景广阔。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