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中国金融报告(2001年第三期) |
栏目名称:金融政策 |
关键字:政策 走向 |
日期:2001年03月25日 |
戴根有:金融政策五大走向
加入世贸在即,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日前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有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发展论坛上,对未来5年中国金融改革趋势和政策取向做了最新阐述。
戴根有透露,央行目前的政策方向有以下5个:一、支持商业银行设立专营票据业务的窗口,从事票据贴现专门业务。二、进一步推广使用商业汇票,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在商品、服务交易中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三、在规范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同时,适应市场需要,积极发展票据承兑授信和贴现转贴现业务,同时支持资信情况良好的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票据融资。四、支持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票据市场评级机构,活跃市场和维护市场秩序。五、央行将进一步完善再贴现管理与操作,依法对票据市场实施监管。
戴根有认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在现行股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抓紧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决策机制;维护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与现代金融企业相适应的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等等。
二是对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戴根有说,未来5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保持市场份额基本稳定,仅贷款规模每年至少需要增加7000亿元左右。按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每年需增加资本金500亿元左右。显然,这是一个不小的困难。
戴根有认为,解决办法可以有很多种,其中上市是重要途径之一。而上市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究竟采取何种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是整体上市,其优点是确保了国有银行的完整性。分拆上市也是一种办法,其优点是可以相对缩小股票发行规模,与现有证券市场筹资能力相适应,但缺点是分拆出优质分行后,存续部分的经营压力会大。第三种方式是几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联合上市,其优点是有利于形成区域性的大银行,解决目前国有银行分支机构过多、管理幅度过大、内控效率降低的弊端,但其缺点是容易形成新的地区性金融垄断,降低金融运行效率。第四种方式是海外上市,其优点是可以利用海外市场,也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走向世界,但上市的条件和上市后的持续监管更为严格。
戴根有介绍说,银行间债券市场于1997年6月开始运行,最近三年发展十分迅速。1997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为3819亿元,到2000年底已达到16774亿元,增长3.4倍。加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定向债券,金融机构债券余额达到1.96万亿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由1997年的4%上升到2000年的14.2%,其中当年金融机构债券增加额相当于其贷款增加额的比重达到54%。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交易量,1998、1999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3倍、2.9倍,2000年比上年增长3倍。
戴根有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资产多元化,为支持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为有效降低国债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的发行成本,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十五”期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将逐渐发展为全国统一债券市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戴根有透露,央行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一、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交易、结算、清算体系,为债券市场的发展和风险控制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二、开通银行柜台债券交易系统,扩大债券市场覆盖面,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容量,提高市场流动性。三、扩大交易主体,除商业银行外,原则上允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法人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买卖和回购业务。四、建立商业银行债券买卖代理制度,在发展中形成做市商制度,活跃市场交易。五、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法规,规范债券市场交易。
戴根有介绍说,近两年来,央行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票据市场的建设。2000年,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承兑票据量和贴现量分别超过6700亿元和6300亿元,央行再贴现余额达到1258亿元。
戴根有认为,中国票据市场发展首先应从真实商品交易票据起步,强调票据的真实性。这样有利于确保票据到期偿付,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中货币运动与实物运动的一致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