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中国金融报告(2001年第一期)
栏目名称:金融形势
关键字:御防 危机风险
日期:2001年01月25日

外御金融危机,内防财政风险


  目前,一方面,在经历过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有了抵御金融风暴冲击的成功经验,自信心大大增强;又由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广泛好评,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对于我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然而另一方面,就近期而言,我国抵御金融风暴冲击的实力与这种过高的预期相比明显不足,尤其是在财政、金融、外汇等方面的抗风险能力甚至还有所减弱。
首先,国内金融风险仍在逐年加大。虽经多年努力,金融风险恶化的趋势有所遏止,但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国的金融风险仍然呈逐年升高之势”。“1999年金融风险指数为47.6,比1991年升高了11.8,已逼近基本安全区间的上限(上限为50)”,对此,我们应当予以高度警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资料还提示,在宏观经济环境、银行内部稳定性、泡沫经济风险、国债风险、外资冲击型风险等5个子系统(共17个监测指标)中,1999年首当其冲的是银行内部稳定性。
 该资料指出:“银行内部稳定性这一子系统是现阶段整个经济金融领域中风险程度最高的,风险指数已从1991年的44.6上升到1999年的73.3,升幅达65.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上升到很高水平,不良资产风险已经成为影响银行系统能否稳健经营的重要因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999年仅为5.51%,大大低于8%的国际警戒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收益率亦较低,有些银行甚至出现明盈实亏的现象”。由此可见,我国的金融风险隐患仍然处在危险的边缘。
 其次,国内财政风险正在日益增大。自上次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连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比重逐年扩大,债务依存度已越来越高。
 据上述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国债子系统风险指数从1994年起进入风险区间,且近几年逐步上升。”国债负担率虽处于安全区间,但债务依存度近两年偏高,1998年和1999年分别达到33.6%和35.3%,处于较大风险状态,积聚了较大的债务风险。该风险指标已经仅次于银行内部稳定性而居第二位。
 此外,隐性债务也在日益显露(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资金缺口、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资金缺口以及粮食企业亏损挂账等),并且,由于体制原因,我国的金融风险很容易转化为财政风险,防范财政风险已经迫在眉睫,因此,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空间越来越小,发债余地也已不多。
 再次,外汇风险逐步加大。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虽每年有所增长,总额已经达到1547亿美元,但是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每年增长不到100亿美元,与每年近三、四百亿美元的净出口额相比显然大不相称。
 由此可见,尽管我们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在促进出口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所获得的外汇储备增长却十分缓慢,并呈减速趋势。这说明我们在外汇方面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本是巨大的,效益是递减的,并且将是有限度的。同时也等于告诫我们,我国抵御金融风险冲击的能力正在减弱。
 综上所述,在总结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时,在面对国内外赞誉之声和期望值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应当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风险正在逐步加大;而另一方面,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日益临近,我国的对外开放度也在逐步加大。因此,我们认为,至少在“十五”期间,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外御金融危机,内防财政风险,为加入WTO做好充分准备。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