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1年第八期)
栏目名称:权威观点
作者:袁钢明
日期:2001年08月25日
袁钢明:宏观经济寻求自主回升
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连续性支持
宏观经济自主回升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居民消费需求及企业市场性投资的扩张强度。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需求上升,特别是“五一”假期出现爆发性消费高潮,一方面是鼓励消费的收入扩张政策效果,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居民消费需求本身所具有的潜力。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被鼓励消费的收入扩张政策启动了起来,但在宏观经济总体景气及居民收入增长走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种被鼓励性政策所启动起来的消费是一种试探性的、不连续的行为。居民收入增长尚未得到经济增长加速的机制性支持,在这种条件下,居民消费需求还不能连续自动地增强。企业市场性投资主要受市场需求和市场融资条件的影响,市场需求及市场融资尚未形成连续扩张的趋势,企业投资表现出启动加速的动向,但还没有获得足够强劲的市场支持条件使之连续扩张下去。
今年,政府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力度,安排养老基金资金到位并按时支付,增加对低收入、失业人员补贴救济,推广居民适用房,落实国有单位职工购买住房补贴,调低药品价格、降低居民医疗费用,推进医疗统筹保险,等等,开拓并落实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渠道,拟增发长期社会保障国债、增收社会保障税、变现国有资产,等等,社会保障政策以增大补贴的方式,减少了居民的保障性支出,减弱了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居民预期稳定感,对支持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居民未来保障支出的不确定风险仍然较大,仍然缺乏收入较快增长的支持。去年下半年出台的提高工资鼓励消费的政策效应到今年下半年明显减弱。
财政投资挤出效应增大
下半年,财政筹资和投资力度加强,产生出增大的挤出效应。自8月份起。基建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中,国家财政资金投入量明显增大,支持基建投资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回升时期扩大财政投资所产生的效应,与经济处于低谷时财政立项投资的效应相比已大不一样。当经济下滑、社会投资不振时,财政立项投资起到了连带银行配套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一起投入的带动作用。这种带动,不是以带动社会投资项目的方式,而是以拉其他资金一起投入的方式运作,多少起到了扩大投资规模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投资连带效应。现在宏观经济出现回升,出现了很多新的市场投资机会,银行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及企业把可用资金更多地转移用于有市场效益的项目,这时候,财政投资项目加大实施力度,项目资金来源中,财政投资增速大幅度高于贷款和自筹资金,同时还把很多现在不愿投入财政项目而想转投向市场项目的社会资金再强拉回来。这样,财政投资项目就从加大财政筹资力度和连带占用资金两方面对市场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及运用造成增大的挤压,导致市场型投资筹资成本和风险增大,投资增速被迫减缓下来。财政投资项目续建的决心增大,但实际资金缺口很大,银行和地方资金不受市场引导不愿投入,资金难以落实,造成财政筹资负担及困难加重。财政在加强社会保障、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国有企业解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等很多方面,又增大了新的支出。财政赤字扩大,增加发行国债,同时征税力度加大。近三年,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大幅度上升,税收增长大幅度超过经济增长。财政负担加重,赤字扩大,使得减轻税负、刺激投资的积极启动政策难以实行,市场活动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现在的财政扩张投资,不是形成或带动起新的市场需求,而是挤压了正欲扩张的市场需求,对经济自主回升形成阻碍。
货币政策对经济回升支持不足
下半年,货币增长速度下降,货币对经济回升的支持作用减弱。近几年,由于控制金融风险等因素制约,货币量未能应经济回升的需要而增长,货币供给不断下降,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货币收缩型政策。去年6月份降低储蓄利息、9月份增发工资,造成流通中现金M0和狭义货币M1增长速度加快,促成股市投资和消费市场由冷转热。货币供给活力增大,适应了货币需求,为今年的经济回升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下半年,货币政策机构对急速上升的生产资料价格可能推动形成通货膨胀产生警惕感,狭义货币增长率上升到20%以上,进入到了可能发生通货膨胀的经验数据区域。于是,货币政策机构对货币供给的关注重点发生了转变,从前两年忧愁货币供给难以顺畅扩张加重通货紧缩变成担心货币供给过多引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中仍然存在着货币供给未能对经济回升提供足够支持的问题。虽然狭义货币增长速度加快,但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下降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扭转。贷款增长率没有出现应有的加速。货币供给对于经济回升的支持,没有表现在应有的总量扩张上,而主要是货币结构的变化即现金投放量的增多。货币供给的这种变化,具有活力增强的积极意义,但缺乏足够的总量扩张力度。增投现金的相当大部分进入股市,一方面支持了企业的股市融资,但另一方面很多新增现金并未形成居民消费支出。因此,居民消费实际上没有形成现金投放应形成的扩张规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力度不足,还未能使消费市场价格从通货紧缩陷阱解脱出来。今年以来,消费信贷发展很快,银行新增贷款中消费信贷占40%多,对住宅购买及住宅投资的扩张提供了积极支持,但是其他更广领域企业投资的贷款增速相对较低。大量银行信贷被配套捆绑于财政扩张投资项目上,造成银行对企业贷款不足。财政增发国债对银行资金运用形成挤压。债转股刚刚开始,企业不良负债及金融风险仍然较大。新的财政风险正在生成。扩张的财政投资迫使货币政策难以积极作为。油价冲击造成的生产资料价格猛烈上涨,加重了货币政策机构对通货膨胀的恐慌。下半年,货币政策当局关注通货膨胀甚于关注经济回升。在经济出现回升的时候,货币政策加强对通货膨胀的预警与预防,使预想中似乎即将袭来的通货膨胀危机缓解,但未能对市场需求的扩张及宏观经济的回升提供应有的支持,甚至可能形成了新的抑制。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