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1年第八期)
栏目名称:形势判断
关键字:经济运行 预测
日期:2001年08月25日
下半年经济运行预测
预测之一:中国经济体制处于深层变革时期,200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
从根本上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使得我国面临自1997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外部局势,但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深层调整也从1997年开始就悄然展开,世界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的直接损害程度还是相对有限的。
(1)就外部局势来说,是下半年世界经济能够多大程度上恢复增长仍有不确定因素。据美国总统首席经济顾问林赛预测,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趋近于零,三季度可能到达1%,四季度则有望进一步扬升至2%。另据联合国、OECD等预测,美国今年GDP增长约在1.7%-2%之间,稍高于上半年。而近日欧盟财长会议上,各国财长们也对欧盟在下半年经济出现复苏充满信心,世界经济增长陡然失速后,可能于下半年有所回稳,由此舒缓我国的外需氛围。
(2)就内部局势来说,是我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化解“热宏观”上的“冷微观”也存在不确定因素。高通货膨胀和双位数的增长,和基本无通货通胀威胁的适度增长之间孰优孰劣还难下定论。总体分析,今年下半年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影响要略大于有利因素的影响,预计下半年我国GDP增长幅度约在7.3%左右,比上半年约低0.6个百分点,全年增幅约为7.6%。全年出口增长维持在约6%左右,外资流入约450亿美元,国际储备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
预测之二:2001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仍然会平稳但稍有回落。
理由如下:一是下半年国际经济格局仍将基本维持原来水平或回稳,但此轮美国经济的调整将是和10年来新经济的超长景气相对应的中期性调整,因此不能期望外部环境会出现一个意外的外部需求来刺激我国经济。去年我国外贸快速增长对GDP的拉动作用为0.47个百分点,而2001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急剧上升可能使GDP多增长0.3-0.5个百分点,因此资本内流的急增大致可以抵消外贸滑坡的影响。二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显性的不稳定因素基本消除,甚至到2003年以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外部显性不确定因素,例如加大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制、社会阶层稳定等,均已无大碍。而隐性的问题则又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是公众预期平稳依旧,而房地产的投资和消费尽管繁荣,但却是市场自主性的内需启动,中期内不会大起大落。四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对GDP增长的负面扰动冲击不大。因此,有理由相信,2001年下半年,甚至在中期角度,中国经济都有可能在7%-8%的箱体内宽松运行,而不是紧运行。
预测之三:和难以量化入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一样,至今我们也并不确知“奥运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拉动力度,对此宜冷静不宜头脑发热。
下半年的两个外部题材,一是入世在即;二是申奥成功。入世冲击之所以量化,就在于其不仅可能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体制提出了新范式,更在于政府不能不转变职能,形成以权力制衡为基础的“政府内部治理结构”。同样地,目前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国家统计局到经济专家们对“奥运”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预测也是多种多样,从拉动GDP的0.3%-1.0%等各种说法都有,这就提醒我们对“奥运经济”需要保持清醒和理智。
预测之四:行政性内需激励手段将渐渐褪去光环,中国经济在“热宏观”、“冷微观”的矛盾前面临四大挑战。
挑战之一:财政政策如何转型?
目前,如果考虑到连续增发国债所带来的内外显性债务负担、地方和基层财政中日益积累的历史债务,以及金融系统中的不良资产和社会保障基金等庞大的隐性债务负担,那么中央财政的负担已经日渐沉重了!目前高达4500亿的财政库存资金也表露出:可供财政选择的项目储备正日渐稀少,那么财政政策如何转型才能摆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的捉襟见肘?我们建议财政风险不能由中央财政一肩担,必须尽快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负债和举债制度。
挑战之二:金融风险如何释放?
目前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据称已经步入下降通道,但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却在逐渐积累之中,估计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中仅有约20%投入了实质经济,其余则仍滞留在股市吹大泡沫,而被寄予厚望的国有股减持也正在探索中。先为国有企业融资,再为社会保障体系融资的沪深股市能够支撑多久?我们建议对待资本市场不能只融资不重组,要么沪深股市加速向规范的真资本市场转变,要么以创业板为依托创立真资本市场。
挑战之三:国有企业“脱困”之后向何处去?
国企在万众瞩目中财务指标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2000年利润达2392亿元,比上年猛增了140%!国企基本脱困的誓言如期兑现。但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攻坚战政府已支付的成本大概相当于国有企业“三年脱困”期间实现的全部净利润的8倍。我们建议政企必须分离,国企改革必须控有方略,退有尺度。
挑战之四:如何正视收入分配和有产阶级?
2001年“两会”中有代表提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8,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如以五分法来衡量收入分配,国家统计局2000年对中国四万个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其中20%的高收入者拥有42.5%的国民财富。贫困的农民阶层、城市失业待救济阶层、增长中的城市白领阶层和极富裕权贵阶层已渐成轮廓,目前50个中国富豪的资产,相当于5000万中国农民的年纯收入;而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则相当于9亿中国农民2年的纯收入。我们建议宏观经济必须增长,只有在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增长中才能舒缓和化解盘根错节、激烈冲突的旧矛盾,适度增长将是优先目标。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